/(战国)屈原等[著]
ISBN/ISSN:7-206-03065-3
价格:CNY26.70
出版:长春 :吉林人民出版社 ,1999
载体形态:318页 :图 ;18cm
丛编:中国传统文化读本
中图分类号:I222.3
责任者:屈原 著 杨月华 主编 汪林 选编 于平 选编 官希明 译 周玉兰 主编
豆瓣内容简介:
中华传统道德文化,上溯其祖根,是初创于伏羲的“易道文化”;成形于轩辕黄帝的“法道文化”;成熟于老子创立的“德道文化”。这个“易道”、“法道”、“德道”,全部都是唯道独尊。“抱道无离论天下”、“执一以为天下牧”的学说和思想,她们共同构成“以易阐道、以法论道、以德证道”的三部曲,非常完美地构成了中华道德文化大系统。
道德文化,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,也是中华民族衍生发展的灵魂,同时也是后世各家学派诞生形成的生命源泉。道德文化这个基因,主宰着中华民族2500年以前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;同时,也影响着250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社会进程的迭荡起伏。
中国有文字记录的文化历史至今已经历时五千年之久,远在文字诞生之前,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是中华文明的肇启者,以画八卦为标志,将中国历史带入新的文明时代。“一画开天”,就将“道生一”的内涵信息高度浓缩在这个“一”之中,“中华文化”这个细胞的DNA上,刻下了最初始的文化基因。从此,中华文化开始了虚无生万有的“生”之旅,“天执一明三定二”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共同构成中华文化基因巨列阵的模型。
一、易道文化
易道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之肇始。
1、易道文化的定义:易道文化是伏羲老祖在天人合一状态下所创造出、诞生出来的中国文化基因的原生态文化。易道文化遵循了一元四素的方法论,通过修之身而内证到天人合一的状态,从而观察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。 “易道文化”的主流,是以易学方法阐述大道和自然万物,代表作是《易经》。伏羲关于以易理修身的文化称之为易道文化,《易经》的外用应当建立在修之身内用的基础之上。
2、易道文化的内容:
(1)伏羲通过对河图洛书的修身内证而演八卦,从而创立了易道文化。易道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三大基因——性慧基因,文理基因,文字基因。易道文化主导中华文化的时期,就是最典型的大道文化历史时期。
(2)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伏羲河图洛书演易的传说,河图洛书的基本形构是九宫模型,是修身内文明中对天道法则密码的发现和转录。
河图洛书诞生于伏羲天人合一深度状态的真知中。他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后,通过体之于身获得此图案,然后绘画成可观性的图形进行保存,直到周成王时代,记录下来的河图、洛书还在皇宫陈列着;经幽王之乱,西周的国宝被犬戎劫掠一空,河图、洛书从此也就不见踪影。
(3)河图洛书,是中华文化之根,是中国道德根文化初始的基因文化,是八卦灵感的源起,是阴阳五行术数文化的发端。
我们祖先们认识事物,不论是易道文化还是法道文化,还是老子的五千言当中阐述、揭示的德道文化,都是提倡象、数、理、气一定要整体把握来认识事物。
(二)“法道文化”的内涵
1、“法道文化”的定义:黄帝通过“修之身,其德乃真”,天人合一而掌握着无所不包的道法,依据道的法则,创造制定出世间法、人间法、社会法规范心身,实践天人合一以明大道之法。他创造出法道文化,针对人们离道失德而产生的身国内现象和社会国家的共象,进行符合自然大道法则的规范性制约,使中国社会离道失德的现象不至于失控而迅速衰败,法道文化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要脱离大道。这就是他所创造的法道文化,他的法道思想、修身而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,主要保留在他的《黄帝四经》一书之中。
2、“法道文化”的内容:黄帝的法道文化思想源出于大道,是尊道而成,是依据道的法则、规律而生成世间常法。“道 〇”化生“德一”,法同时就在“一”中。这个法,是衡量检验“德一”能量 的得失变化的标准。黄帝的法道文化强调心身法于大道而修身平天下。
黄帝依道法治理社会,建立道法为治基础上的民主联盟共和国。黄帝法道文化与伏羲易道文化,有着极深的渊源,都是源出于修之身天人合一以后,感悟自然大道法则规律诞生的大智慧和科学创造力。
3.法道文化的诞生:当文字还处在从无到有的时代,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文化形态是黄帝创立的法道文化。轩辕黄帝通过修之身而得道,以证道、得道之身而治国,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道德文化当中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理论和方法的先河。
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《黄帝四经》等,《黄帝四经》开篇《道法》的第一句话就是“道生法”。黄帝正是通过对大道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对天道法则密码的解码,创立了与伏羲易道文化一脉相承的法道文化。法道文化基本保持着释放大道文化基因的社会环境,因此同样也属于大道文化历史时期。
道德文化成熟于老子创立的“德道文化:
1、德道文化的定义:春秋时期的老子,留下五千言《德道经》,居于道○而用德一,继承和升华了易道与法道思想,建立起囊括易道与法道思想精华的德道思想,构成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统论。老子所创立的文化,也就是德道文化。
关于德道文化,楚简《五行经》中曾经站在非常道的慧识悊学高度上,对德道一词作过道学的定义:“惪(德)之行五,和胃之惪(德);四行和,胃之善。善,人道也;惪(德),天道也。”
2、德道文化的重要价值:老子用他那通天彻地、纵贯古今的大慧大智,上承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,在整个世界文化转型的“轴心时代”中,为避免道德文化基因的彻底异变,撰写出《老子•德道经》五千言,创立出无比精湛的德道文化思想,从而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根文化承上启下、继往开来、不至于断灭的瑰宝。
3、德道文化的内容:德道文化集中体现在帛书版《老子•德道经》中。《老子•德道经》既是最精辟的东方哲学宣言,同时又有至简至易的修身方法。德道文化饱含着无比宏大的宇宙真理,涉及到人文科学、自然科学、生命科学等广大领域,更蕴含着超越生命的修养至理,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而深远的智慧,是一部地道的“百科全书”。《老子•德道经》,是一部大唯物主义的哲学宏著,是人类精神的食粮。
综上所述,伏羲的易道、黄帝的法道、老子的德道构成了我们根文化的树根和主干。在这个基础上,衍生出以孔子为代表的、以仁义礼智信为干、为枝、为叶的文化,以外来佛学为辅的文化。中国文化之根,是由伏羲的易道文化、黄帝的法道文化,再经过老子五千言全面转录和翻译,以德道文化加以系统化,而共同构成的道德根文化系统。
豆瓣作者简介:
分馆名 | 馆藏部门 | 图书条码 | 索书号 | 登录号 | 状态 |
序号 | 图书条码 | 索书号 | 登录号 | 藏书部门 | 流通状态 | 年卷期 | 装订册 | 装订方式 | 装订颜色 |
类型 | 说明 | URL |
评 论 |
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
欢迎第23839位用户访问本系统